Blog

智能手机市场漫谈(一)

前言

今天作为一位消费者、一名局外人,谈谈消费品市场中的智能手机市场。

最近整理了国内电子消费品终端市场主流品牌的手机、平板、耳机、穿戴的主要产品线,包括华为、OPPO、小米、vivo、荣耀、三星、苹果。不想藏着掖着自己的观点,想到什么说什么。

来源:松易涅

做完图表后结合常识推断,终端业务越赚钱,盈利越多的企业,越会拓展产品线。比如华为,其产品基本覆盖了低端入门到高端旗舰的手机、平板、耳机、穿戴的价位区间。其次是OPPO,从图表可见OPPO的产品线也是比较丰富的,仅次于华为。此外,折叠屏系列越多、越丰富,越能说明一个手机品牌的创新能力。折叠屏是目前技术含量最高的手机产品线,没有之一。

缘起

起初接触电子消费品,自觉地接触智能手机,源于2017年。

当时初中要买一台手机,还不懂什么华为,什么苹果,什么小米,不知品牌之间有什么区别。在此之前,我也用过小米、华为手机和三星平板。但都是低端货。遂看百度、知乎的科普,发现市场有高通、麒麟这两个处理器的差异。然后发现华为当时的Mate9搭载了自研的麒麟芯片:麒麟960。相中了这一点,买了它。4499的售价着实肉疼。但好在这一买就用了快5年。每一年均摊下来也不过1100元左右,还是很值得的。后续几年都没有换新的手机了,只是默默的关注着电子消费品市场,主要是手机和平板这一块。

来源:华为Mate9发布会,中关村在线

2021年10月,即苹果秋季发布会结束后,我用6000块钱拿下iPhone13标准版。这钱花的值不值呢?我觉得值。买它,因Mate9老矣,国内软件实在欺人太甚。其次,亲人去世留下了一笔钱财,没管住手,用来挥霍了。再有,苹果公司铺天盖地的营销下,iPhone13相比上一代“进步明显”,已成“十三香”。但没过多久,我受不了苹果了。2022年,适逢华为P50系列的问世,为了支持华为,旋即转手iPhone13,购入二手P50 Pro。

来源:华为P50系列宣传广告,华为

华为与苹果

为何离开苹果?因为我不是它的受众,因为欧美帝国主义的自私自大,傲慢的封闭。我的核心需求是多快好省地解决问题,而不是让我的工具成为束缚我的牢笼。必须承认,苹果在硬件和软件上均十分出彩,但在核心需求面前,其它一切都只能算锦上添花:它并不适合追求开放、透明的人。不能自主安装应用,不能自主管理文件,以及功能上的欠缺、操作上的异类,我无法接受。

苹果,可以说是代表了资本主义金字塔的典例。苹果的一整套体系——获取利润的模式,通过剥削下游供应商的工人和身为消费者的劳动者,获得源源不断的剩余价值。苹果是服务商,通过手机终端掌握了手机用户——这一最大的消费群体,以销售一系列的服务。其软硬件设施是为了提供服务而存在的,手机只是一个平台,一个载体,关键在于推动用户使用苹果的服务。这些服务多种多样。第一是品牌服务。苹果已经化为了一种符号,在不言中象征了消费主义的深层含义:通过消费获得快感,享受消费带来的社会属性。其次是生产生活的服务,比如说Apple Card的金融理财服务、iTunes、Apple Music的数字音乐服务、Apple TV的数字影视服务。互联网服务的成本是相当低的,但获取的利润十分可观,利润率非常高。苹果连一条充电线都要收取认证费用,还要向自己的合作伙伴收税,跟下游厂商收税,这不明摆的资本主义?唯有死亡和收税不可避免。

来源:苹果公司发布会

而华为则是截然相反的一套模式: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业的先进制造商。作为以通信领域的硬件产品和软件服务为主要业务的集团企业,华为不像互联网企业那么轻松惬意。干实业的,讲究产业链的协作。如果产业链长期处于较低技术水平,那么厂家无法取得高水平的产品零件,也就造不了高端产品。故华为更注重合作共赢,有钱大家一起赚,与中国的合作伙伴一齐构建开源开放的生态圈。苹果的核心理念则是闭关锁国,我吃大头你吃小头。可惜自2018年中美贸易战以来,以华为、中兴为代表的中企频受打压。华为目前想要做出好的终端产品,然而国内的产业链并不能实现预期。华为也不想干着急,动用自己的科研能力和项目推进能力,帮助合作伙伴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。合作伙伴能够拿出符合标准的产品交付之后,华为才能最后整合出好的产品。对于手机市场来说尤为如此。个人认为,整条产业链的蓬勃发展,才是对共同富裕的现实解释。

来源: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发表主题演讲,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

我支持华为做大做强。作为先进制造业的龙头企业,华为除了与产业界的合作伙伴加强合作,每年研发投入规模亦是惊人,广泛地与高校开展课题合作。此外,华为发布了openHarmony、openEular、openGauss等开源应用,与合作伙伴共建软硬件生态。这样的华为,对于中国的产学研融合发展,是有积极作用的。有些人因为华为犯下的一些错误,就要置之于死地,可谓一叶障目。他们之中,部分人是收钱办事,部分人是被煽动。

创新不是必然,而是无数次看不见的失败后的偶然。

“父慈子孝”的无上荣耀

“哦~爸爸妈妈给我的不少不多,足够我在这年代奔波,足够我生活……”

荣耀,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字,原本是华为终端业务中的子品牌,主打中低端市场,在华为遭受美国政治打压的艰难处境时,被迫整体出售,自立门户。华为含泪送别,深圳国资委及一众荣耀经销商含泪接盘。

荣耀独立于华为后,还接受着一段时间的技术援助,还被人们视为“离家不分家”的子品牌。但终究走上分家之路。转身为独立品牌,待时机成熟,荣耀也将推出自己的子品牌。目前的产品线还比较单薄,走“小米——红米”路线比较好,主品牌冲高端,子品牌打性价比。荣耀应该不太可能重新回归华为集团。拭目以待吧。

来源:荣耀终端有限公司CEO赵明与GSMA CEO John Hoffman展开对话,荣耀官网

“O泡果奶”和“维沃”

接着说说OPPO和vivo吧。

OPPO和vivo本是同根生,都出自于中国人耳熟能详的“步步高”品牌,而步步高又出自于如雷贯耳的“小霸王”。如对这段历史感兴趣,移步:【步步高、OPPO、Vivo 这几个品牌是什么关系?】

  1. 小霸王——中山市小霸王电子工业公司——成立于1987年8月13日。
  2. 步步高——广东步步高电子工业有限公司——位于广东省东莞市,成立于1995年。
  3. OPPO——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——于2003年04月11日成立。
  4. vivo——一开始是步步高公司的注册商标,后来为了独立运营,于2010年9月在广东东莞成立了“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”。

我很看好OPPO,潜力股,之前有与华为齐头并进的趋势,但哲库倒后,这个可能性不大了。vivo则要加把劲。虽然没用过vivo,但它也是加剧市场竞争、提高消费者福利的,不可或缺的市场主体。

对了,OPPO和vivo至今未上市。

来源:差评,知乎

“和用户交朋友,做用户心中最酷的公司”

小米。手机圈中,小米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事情,一是当年小米1手机超高性价比的“1999”,二是被MIUI折磨下米粉的那句余音绕梁的“雷军!金凡!”

小米成立于2010年4月,以智能手机业务起家,2018年7月9日在港股上市。经过十余年的扩张,小米俨然成为了大集团,如今已是“一家以智能手机、智能硬件和IoT平台为核心的消费电子及智能制造公司”,不再是曾经那个纯粹的手机公司了。上市公司不可避免陷入短视的漩涡:股东和投资者希望小米集团往价值链高处爬,但是向上爬会遇到很多困难。比如说,小米造车其实是个符号,作为一个连接现实界和想象界的存在:处于价值链中下游的现实处境和攀登登峰造极的未来愿景。所以小米是箭在弦上,不得不发。造车是对投资者的交代,造得好不好,那就另当别论了。小米如果能营收再高点,加大品控、售后、R&D等方面的投入就好了,加大创新力度,摆脱“性价比”、“品控不佳”、“售后较差”的不良印象,立牌坊,树口碑。

对比小米的手机业务,一位酷安网友坦言华为的处境:“稳住中老年人的基本盘才是重点,注重性价比的年轻用户又没有品牌忠诚度,到时候华为5G回归搞个性价比机型年轻人不还是会狂吹。”

来源:小米官网

数码宗教

观棋不语

个人认为,终端产品的核心在于SOC的算力和自主可控性。目前可能只有华为能在SOC领域,面对国产品牌时占据一定优势。三星和苹果就使劲往高端上抢占市场份额,如果给华为以完全的麒麟,我觉得必定是华为、三星、苹果三国演义。可惜三星和苹果都是美国资本下的企业,根本不算“公平竞争”。

最近看了一个YouTube数码博主——MKBHD——的视频,他分析,苹果很喜欢将一些产品或者技术特性,冠以一个新的品牌名称,“这样是为了更方便控制和对比”。苹果很聪明,模糊的概念总是有回旋余地的。一方面能自成一派,掌握话语权;一方面能减少其他关联词或关联产品的联系性误解。“你打你的,我打我的。”某些场合下,苹果这些做法确实不错,大众其实看不懂参数,他们只知道自己的主观感受。

小米是个典型反例。小米发布会很喜欢拿参数做文章:屏幕、处理器、相机……拿着只有数码爱好者会深入了解的东西再跟竞争对手的产品作对比,强调自身的比较优势,深化消费者的印象,鼓动购买决策。

KOL(Key Opinion Leader,关键意见领袖)为什么能成为KOL,关键在于信息差。大众的时间精力都用到了工作和生活上,而如西方政治经济学中所讲,在市场中做“理性人”,完整了解产品的信息再作购买决策,简直难上加难。信息差提供了攫取利益的土壤。理想中,KOL的任务是“提供详尽的产品信息”,满足消费者对商品的认识的需求。商品的生产者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,存在收买KOL,夸大事实、误导受众的动机;KOL为了赚钱,也存在勾结厂商,为其明里暗里打广告、诱导消费者的动机。

两个数量、质量不相等的存在,要改变他们的状态,就必然要做功。一些打着“公共知识分子”——“公知”——的旗号,做着卖国求荣的龌龊勾当的汉奸,也是KOL的道理。他们也是他们利用大众对外国的无知、对政府的不信任,大肆宣扬本国政府的无能和外国的美好景象,以此牟利。真正的公共知识分子应当摆事实,讲道理,为国家发展建言献策,为公众讲述事实真相,走一个风清气正的道路。如果民众能多花时间去了解任何事情的现状,冤假错案也能少发生,腐败问题也能少出现。买办和中间商也是同理。一个是政治经济制度下科技差距的产物,一个是普遍存在的产业链的事物。

(完)

本文信息

本文编号:0083

原文作者:松易涅

原文标题:《智能手机市场漫谈(一)》

原文出处:https://songyinie.com/alone-log/sjh/znsjscmt-1/

封面来源:华为Mate40发布会,华为

原创声明

本文为松易涅(微信公众号:Songyinie365)原创首发,保留著作权等一切权利。出于营利性目的使用本文需取得书面授权;非营利性使用,请尽书面通知义务。如内容涉及侵权,请取得联系,本人将竭力消除为您带来的不利影响。邮箱:mail@songyinie.com

本作品著作权人及权利人保留一切权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