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情回顾
正文
唐孑若有所思:“那么,你要实现自己的价值,应该怎么做呢?”
“实现价值,最重要的是坦诚相待,发自肺腑的真诚。”
我思考片刻,说道:“我把自己了解到的信息、知识、理论、观点,一五一十地、近乎毫无保留地传达给大众,这便最好。大家能够触及你的真实,贴近你的文字,感受你的为人。”
“表达方式,目前主要是图文形式。图文内容制作颇为方便,而视频较为繁琐,想制作好,需要搜集各类素材,运用一定技巧,门槛较高。”
“既然提到了形式,你是如何看待‘形式’和‘内容’的关系呢?”
“形式服务于内容,工具服务于形式。工具的信息表达维度有其局限性。想表达的内容有什么特点,就针对性选用工具。比如仅有图像和文字的静态内容,那就可以使用公众号类型的图文形式;需要视效表达和有变化的动态内容,那就选用视频的载体。形式是多样的,工具也是多样的。”
“有趣的解读。照你这么说,要实现你的目标,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”
“的确。要实现价值,就要终身学习理论知识和工具技能,不断更新自己的大脑。古人云:“学而不已,阖棺乃止。”。要表达的内容和借助的形式,都是随时代而不断变化的。坚持学习,坚持斗争,坚持提高自己发现问题、分析问题、解决问题、预防问题的能力——提高认识世界、改造世界的能力。”
“欲将文章写好,写作学、新闻传播学、市场营销学、心理学等知识,必不可少。不求精,但求略知一二。文章要言之有物,那还要学政治经济学、政治学、社会学、哲学等知识。”
“此外,若将自媒体项目作为一项创业项目对待——实际上也应如此——则还要学习公共关系学、法学等知识,学习如何处理与公众之间的关系、权责的关系。”
“要学的东西可真不少啊!”
“这是自然。做简单的事情是没有前途的。自媒体所依赖的工具技能,也会变化。现在要学Adobe的部分软件,学平面设计、剪辑等等,以后说不定要学AI大模型的prompt提示词,以及一些编程技术。”
“你要学的东西这么多,去哪里学呢?”
“学习知识,最终要靠看书。系统性的理论知识,绝非网络文章能讲明白的。工具技能则主要靠学习网络上资源。谷歌、维基百科、知乎、哔哩哔哩、油管,都是很好学习平台。最重要的是消化习得的知识,化为实践,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,拓展思想的边界。知识和技能均是用进废退的。“
“知识学到了,但理论和实操还存在距离,你会如何解决这段差距呢?”
“目前来说,一个鲜明的例子:对于著作权的确认和保护。先前我并未重视对著作权的维护,直到被他人抄袭后,才强调起来,发布了一份法律声明。后续还会制定著作权许可相关的文件,方便商务合作对接和对抗侵权行为。”
“但你是一个人完成全部工作?如果不能独立完成,欠缺的部分有哪些?”
“对于大部分的图文内容,我都能独立完成。但涉及我的知识储备外的图文内容,又或者制作精良的视频内容,恐怕稍显吃力。一些简单的平面设计需要,还能应付。但要美观、高水平的作品,则难办了,不能独立完成。”
“可以请教专业人士吧,从别人那里取得帮助。”
“要说他人的帮助和协助,我更倾向于先独立解决问题,比如通过互联网的自助解决。不能解决的,再寻求他人的帮助。对我而言,这是下下策。”
“维持社会关系是需要付出代价的。在商业上,给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、提供股权激励,是一种代价;在校园内,则更多是一起参加体育、竞赛、聚餐、出行等活动,共享精神关怀。”
“那你如何定义与他人的合作关系呢?”
“如果是单打独斗,自己一个人干,那最多和他人合作,平等地做些双方都感兴趣的事情。倘若组建团队,难免涉及雇佣关系下的上下级关系。”
“现在有人找你合作,或者你有尝试去找人合作吗?又开出了怎样的条件?”
“目前来看,情况似乎并不乐观。没有人主动寻求合作,只有我去主动寻求合作。所以暂时并不能如愿建立这种关系。”
“合作是需要付出代价的,最主要是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。物质利益,主要是钱。钱不好说,现在还是学生,哪来的钱?都是父辈的血汗。精神利益,那主要是赞赏、嘉奖和共情。我可能做不好,这方面比较愚钝。所以目前还是自己一个人单打独斗。”
“和别人合作,也要考虑‘跑路’的情况发生吧,你有预案吗?”
“对于简单的文案、平面设计、视频编辑,应无大碍。但复杂的工作,理应交由专业人士完成。制定应急预案,恐只能差强人意地完成。”
“你觉得和别人合作,有什么特别之处吗?”
“与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打交道,本身就是件十分有趣的事情。”
“每个人思考的出发点都不一样。面对同一件互联网项目,美术设计师会根据项目的技术特性和人文精神,强调设计风格的统一和独特性;跟项目的法学背景人士,可能更注重做事程序、办事制度和面向用户的合规性问题,降低法律风险;会计师更看重项目的收支平衡,防止超支导致流动性紧缺,影响可持续发展;项目管理和技术员,或许各执一词,一方面是抽象的需求,另一方面是具体的技术,达成共识尚需沟通。”
“所以,决策者需要统筹各方,给出一个合理的、凝聚共识的、可操作方案。这样子,事情才不会停留在空谈,才能得意付诸实践。这会锻炼一个人统筹全局、协调各方的能力”
“假设项目做完了,该如何让外界从中受益呢?如果能帮到别人,也能反过来帮到项目的进展吧。”
“这个问题,问得很好,答案很重要。”
“信息和知识最重要的是共享。共享能最大化其价值。让每一个人都能平等地接触信息和学习知识,才能让人们增进对社会环境的变化的认识和促进劳动技能的提升:本来用老方法办事要花10小时,现在用新方法促进社会生产力和其他领域的发展。”
“说人话,大家多读点书,可以学到更多理论和技能,做事更有主见,办事更加利索,社会运转就更有效率。懂乘法的人做数学题,当然比只懂加法的人要来得快。”
“项目完成后,基本上需要以文章、视频的形式回归到公众领域。文章的表现力有限,大多数是干瘪的文字,晦涩难懂,一维的表现力。图像作品则稍好,如图表、示意图、思维导图,能更为直观地展示所要传达的信息,二维的表现力。但这两者是静态展示。更进一步,则需要借助视频的方式了。视频能组合文字和图像,发挥各自的优势。人的注意力是动态的,视频会不断呈现新的元素,把注意力分散,不留思考的余地,因此视频并不适合深度内容,基本上是做深入浅出的讲解或娱乐内容。文字和图像的静止性反而能使人重新获得‘审视’和‘反思’的机会。”
“有考虑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吗?就像企业会把赚到的钱继续投入生产。”
“从项目中能取得的最重要的资源,其实是‘人脉’。”
“人脉不是老一辈人那套‘通融’、腐败、托关系,而是平等的利益交易。天下熙熙,皆为利来;天下攘攘,皆为利往。”
“搞项目赚大钱,这是大家的共识。钱可以少,但不能没有。所以,项目推进的过程中,通过盈利来吸引更多有有识之士加入队伍,群策群力,能更快实现目标。丰厚的物质利益有助于留住人才。虽然有能力、有野心的人,大多不能靠钱框住。他们追逐的是理想。”
“项目成了,大佬才会认可你的能力,合作伙伴、融资渠道才会更多。项目的成功,更靠合作。有人出钱,有人出力,有人提供平台,有人拉拢人才……各司其职,项目就容易做成。一个人不可能包揽太多工作,那会占用宝贵的时间和精力。认识 多点大佬,交朋友,假设项目得到认可,说不定能得到他们的帮助。当然,做人不能太逐利,冲着赚钱交朋友,到头来也只会成为商业上的合作伙伴,不能继续深入了。”
本文信息
本文编号:0090
原文作者:松易涅
原文标题:《自问自答(下)》
原文出处:https://songyinie.com/alone-log/xyty/zwzd-2/
封面来源:Slava Auchynnikau, Unsplash
原创声明
本作品为松易涅原创,采用 CC BY-NC-SA 4.0 国际许可协议进行授权,保留著作权等一切权利。使用本人作品将可能取得商业收益的,需书面申请著作权许可,并得到明确同意。如内容涉及侵权,请取得联系,本人将竭力消除为您带来的不利影响。邮箱:mail@songyinie.com

本作品著作权人及权利人保留一切权利